中醫(yī)稱腸癌為“腸蕈”、“盤積”、“腸毒”,患者的康復離不開日常飲食,不妨從中醫(yī)角度了解一下腸癌患者的飲食原則。
強調均衡營養(yǎng),注重扶正補虛
《內經》記載:“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意思是說大家應保持全面、充足的營養(yǎng),瓜果蔬菜,樣樣集全,不挑食,這樣身體抵抗力強,可達到防病目的。
中醫(yī)認為“內虛”是腸癌患者發(fā)病過程中的主要矛盾,因虛而致癌,因癌而致虛,虛中夾實,以虛為本。食療目的是保證腸癌患者有足夠的營養(yǎng)補充,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促進身體的康復,所以應以扶正補虛為總原則。在扶正補虛總則指導下,腸癌患者的食療應做到營養(yǎng)化、多樣化、均衡化。
熟悉性味歸屬,強調辨證施食
腸癌與其他疾病一樣,患者都有陰陽偏勝、寒熱虛實的不同。食物也有寒熱溫涼、辛甘苦酸咸四氣五味之別。
從中醫(yī)學上講,熱證宜寒涼,寒證宜溫熱;五味入口,各有所歸,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苦入心,酸入肝。辛味溫散,如生姜、蔥白;甘味和緩,如山藥、芡實、飴糖;淡味滲利,如冬瓜、薏苡仁;酸味收澀,如烏梅、山楂;咸味軟堅,如海藻、昆布、牡蠣等。所以腸癌患者食療時也應根據自己身體狀況,最好經專業(yè)醫(yī)師確診再進行。
有針對性地選擇抗癌食品
所謂“藥食同源”,生活中的部分食品兼具食療抗癌作用,患者可有針對性地選擇應用。對消化系腫瘤有益的食物有韭菜、莼菜、卷心菜、墨菜、百合、刀豆等。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大蒜、豆制品、綠茶等,也都是抗癌良藥。
評價的實體瘤標準還是選用recist的標準。如果腫瘤完全消失叫CR,完全緩解了。如果腫瘤增大或者有新的病灶出現叫PD。如果腫瘤縮小30%以上,但沒有完全消失,部分緩解叫PR。從PR到進展PD之間叫SD。不管是CR完全緩解,還是PR還是RD穩(wěn)定,這三個都是有效的,所以療效的評價不僅要結合患者的癥狀的情況,還要結合藥物的副反應的情況,同時使recist標準,由醫(yī)生來為療效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
要想判斷自己得沒得直腸癌,首先要密切關注自己的大便情況,如果在近3個月到近半年之內,出現了排便習慣的改變以及大便性狀的改變,就需要給予高度關注。比如原來排便正常的人出現了腹瀉或者出現了便秘的現象,尤其是當排黑色大便的時候,一定要給予高度的關注,及時醫(yī)院請普外科醫(yī)生做直腸直檢,通過指檢可以摸到一些低位腸癌的癌癥病變。必要的時候,醫(yī)生會指導進行直腸和乙狀結腸鏡的檢查,觀察直腸內的病變情況。而取組織做病理學檢查,是明確究竟是不是得了直腸癌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要做好健康的體檢,對于35歲以上的要每年進行一次常見的檢查,和大便潛血的檢查,如果大便潛血陽性,一定要追蹤,進一步進行相關的檢查,對于一些高危人群,更要警惕腸癌的發(fā)生,這些高危人群包括什么呢,第一就是45歲以上的人群,第二是有痔瘡和長期便血的病人,第三就是直系親屬里頭有結腸癌病史的,第四個就是有長期慢性腹瀉持續(xù)超過三個月的,第五個是便秘、有黑便、粘血便者,第六個是有慢性闌尾炎,膽囊炎或者已經切除闌尾,第七個就是長期精神抑郁,近三個月體重下降比較明顯,對于這部分的高危人群,要注意體檢,至少每年一次,及早發(fā)現及早治療。
解黑便不一定是直腸癌。黑便多見于消化道疾病,包括良性疾病以及惡性疾病。良性疾病主要包括:1.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綜合癥。一般為無痛性出血,多在飽餐、服藥、飲酒后出現嘔吐隨后嘔血、黑便。2.急性糜爛性出血性胃炎,常表現為上腹痛、嘔血、黑便等。3.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發(fā)病急表現為突發(fā)嘔血、黑便。4.胃血管畸形,一般表現為嘔血、黑便無明顯腹痛,出血量可較大。5.消化性潰瘍,腹痛為主要癥狀,周期性發(fā)作,發(fā)作時上腹痛呈節(jié)律性??梢院喜⒊鲅┛?,繼而黑便。惡性病變、胃癌、小腸癌、結直腸癌等都可以出現黑便。
診斷大腸癌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結腸鏡,可以取到病檢,確定大腸癌的性質,大腸癌的位置和腫塊大小。可以做超聲內鏡,取到腫塊的浸潤深度和長度,還有術前的化驗、檢驗,腫瘤系列的化驗,胸部或者腹部的CT,盆腔的MR等。可以說這是現在目前直腸癌必不可少的檢查手段。
觸診會發(fā)現腹部有包塊的形成,后期患者隨著癌組織增大可能會出現些腸梗阻的表現,患者表現為貧血、消瘦、乏力等全身的癥狀。隨著癌組織增大和并發(fā)癥的出現,患者出現一些臨床表現,最常見的表現有:患者排便的習慣或者糞便的性狀出現改變,或者患者有腹痛的表現。所以當患者出現消化系統(tǒng)表現,比如腸鳴、打嗝、放屁等等,一定要到??漆t(yī)院做相應的鑒別診斷。
診斷直腸癌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做腸鏡,取病理進行檢查。在腸鏡的檢查下可以直視到腫瘤的病灶,然后在腸鏡下直接取病理,如果病理檢查找到了腫瘤細胞,就可以確定為直腸癌。還可以通過免疫組化的檢查來判斷腫瘤的分化程度和腫瘤的預后,甚至可以判斷出腫瘤是否可以進行免疫治療。所以一定要盡早的去做腸鏡檢查,早期發(fā)現病灶,早期治療才能提高腫瘤的治愈率。
要想有效地預防結腸癌的復發(fā),及時處理大腸的腺瘤非常重要,因為大約有一半以上的大腸癌是由大腸腺瘤演變而來的。所以,在結腸癌手術和術后的輔助化療之后的定期復查當中,應該至少每半年復查一次腸鏡。如果發(fā)現大腸腺瘤的存在,應該及時給予內鏡下的治療,并且內鏡下所切除的腺瘤組織應該送病理檢查來明確是否有癌變的現象存在。在結腸癌病人接受根治性手術切除之后,如果病人有淋巴結轉移的存在,需要在手術之后進行術后的輔助化療,通過手術與化療的綜合治療能夠有效地延緩結腸癌復發(fā)的現象。
表現為糞便和血液混合在臨床上腸癌便血和痔瘡便血有很明顯的區(qū)別,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腸癌便血會表現為糞便和血液混合,而且腸癌便血的時候,患者還會出現腹痛、腹脹、消瘦、乏力等臨床癥狀。直腸癌便血的時候,患者會伴隨其它臨床癥狀出現,比如說腹痛、消瘦、乏力,但是痔瘡便血的患者,并不會出現上述的臨床癥狀,所以說一定要將兩者進行仔細的區(qū)別。一般腸癌導致的出血多為暗紅血液,可混在大便里面,也可以覆蓋在外面,一般會伴有逐漸的貧血、消瘦、乏力,部分病人甚至以腸梗阻急性疾病,腹部可以觸及包塊等。
腸癌便血不一定就是持續(xù)性的。在患上腸癌后,便血屬于比較常見的癥狀,有可能是間斷性發(fā)作,也有可能是持續(xù)性發(fā)作,通常需要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而定。腸癌多數是遺傳因素所引發(fā)的,還有可能是飲食因素所導致的,另外和消化道疾病也有很大的關系。確診為腸癌后,可以采取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還可通過放化療的方法治療,平時也要多注意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