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怎么治才能根除
腳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慢性病,相信說起腳氣,很多人都會變成唉聲嘆氣的了,因為它的確是很讓人抓狂,夏天不能夠穿漂亮的鞋子,秋冬季穿了鞋子,腳癢起來,恨不能狂抓一番。腳氣主要通過接觸傳染,與患者共用鞋襪、浴巾、腳盆等是主要的傳播途徑。腳氣不僅讓人討厭而且難以根治,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種病的相關知識。
1、什么是腳氣腳氣即足癬,俗稱香港腳。它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皮膚損害往往是先單側(即單腳)發(fā)生,數(shù)周或數(shù)月后才感染到對側。水皰主要出現(xiàn)在腳掌的趾腹和趾側,最常見于三四趾間,足底亦可出現(xiàn),為深在性小水皰,可逐漸融合成大皰。本病僅發(fā)生于腳掌或腳趾間,發(fā)生于腳背的稱為體癬。腳氣的皮膚損害有一特點,即邊界清楚,可逐漸向外擴展。因病情發(fā)展或搔抓,可出現(xiàn)糜爛、滲液,甚或細菌感染,出現(xiàn)膿皰等。
2、腳氣的類型由于感染的病原菌的不同,患者的衛(wèi)生狀況和體質的差異,腳氣的臨床表現(xiàn)也各異。常見有以下四種類型:(1)水皰鱗屑型。多發(fā)生在夏季,表現(xiàn)為趾間、足緣、足底出現(xiàn)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皰,疏散或成群分布,皰壁較厚,內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皰,撕去皰壁,可見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劇烈瘙癢。病情穩(wěn)定時以脫屑為主。(2)糜爛型。表現(xiàn)為局部表皮角質層浸軟發(fā)白。由于走動時不斷摩擦表皮脫落,露出鮮紅色糜爛面;嚴重者趾縫間、趾腹與足底交界處皮膚均可累及,瘙癢劇烈,多發(fā)于第3、4、5趾縫間。常見于多汗者。(3)角化型。癥狀是足跖、足緣、足跟部皮膚腳趾干燥、增厚、粗糙、脫屑,紋理加深。冬季可發(fā)生皸裂或出血,伴有疼痛。
3、腳氣發(fā)病高的原因足癬發(fā)病率高除了個人衛(wèi)生原因外,也和足部解剖特點有關,包括足底部汗腺豐富,出汗多,無皮脂腺,皮膚表面偏堿性,有利于真菌生長,而角質層較厚為真菌生長提供了豐富的營養(yǎng)。此外,紅色毛癬菌或絮狀表皮癬菌,在皮屑內可形成關節(jié)孢子,在自然環(huán)境中能長期生存,并有傳染性,使足部感染機會增多。另外,足癬是一種慢性感染,需長期用藥才能徹底去除,皮膚的代謝周期為28天左右,用藥時間一定要堅持四周以上,部分人抹點藥皮膚癥狀緩解后就停止了用藥,這也是反復發(fā)作的原因。4、腳氣的治療如果懷疑自己患有腳氣,應到醫(yī)院檢查是否有真菌感染,然后根據不同的臨床類型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水皰鱗屑型應選擇刺激性小的霜劑或水劑(如聯(lián)苯芐唑霜或溶液);糜爛型可用3%硼酸溶液濕敷,等滲出減少時再用粉劑(如枯礬粉、咪康唑粉),皮損干燥后再用霜劑、軟膏等;角化過度無皸裂出血時可用剝脫作用較強的制劑(如復方苯甲酸軟膏劑等),必要時可選用封包療法;破潰處不能用酊劑,皮膚變厚,裂口應該用軟膏;要堅持用藥,足癬的癥狀緩解后,仍需堅持用藥,真菌檢查連續(xù)三星期都是陰性才算治愈;中醫(yī)認為本病一般為濕熱下注,采用清熱除濕法治療,用馬齒莧、蛇床子、苦參、黃柏、花椒、白鮮皮、地膚子、艾葉等中藥泡腳,必要時辨證論治聯(lián)合口服中藥。
5、腳氣的預防首先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不與他人共用拖鞋、襪子等物品,以免傳染;雨天濕腳務必擦干腳趾縫;當穿上球鞋晨跑、打球后,回家后一定要將襪子、球鞋脫下來清洗晾曬,換上拖鞋;腳底去角質宜輕柔,不要太過頻繁,動作不要粗暴;醋有消毒殺菌的作用,所以洗襪子時可以加入適量的白醋,洗后可以用開水燙后放在太陽底下暴曬。6、腳氣患者應該吃哪些食物患有腳氣的人平常應多吃生鮮蔬果、魚及雞肉(不含皮);多吃含有維生素A食物。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主要有動物的肝臟、魚類、海產品、奶油和雞蛋等動物性食品。此外咸帶魚、鯽魚、白鰱、鱔魚、魷魚、蛤蜊、奶油、人奶、牛奶等也含有140~846國際單位的維生素A(每100克);多吃含維生素E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西紅柿等;不要吃容易引發(fā)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避免可樂飲料、谷類、加工食品、糖等食物;不要吃油炸、油膩食物。最后,提醒大家,局限于足部的濕疹有時與足癬很相似,但濕疹多對稱,急性期滲液較多,慢性期邊界也不清楚,真菌檢查可鑒別,但兩者的治療不同。所以如發(fā)現(xiàn)腳掌瘙癢,應及時到醫(yī)院進行正規(gu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