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患者易貧血 宜吃富含鐵和銅的食物
萎縮性胃炎是指胃粘膜表面反復受到損害后導致的粘膜固有腺體萎縮,甚至消失,胃粘膜變薄的一種消化系統(tǒng)疾病。萎縮性胃炎患者常常伴有貧血,因此日常飲食中應多多注意營養(yǎng)搭配,補充相應的造血原料,有助預防和改善貧血。
萎縮性胃炎患者易發(fā)生貧血的原因
1、萎縮性胃炎可導致缺鐵
這要與胃酸缺乏及長期熱量攝入不足而致營養(yǎng)不良有關(guān)。當人們食進含鐵的食物時,只有在胃酸的作用下,才能釋放出鐵離子,然后再與腸內(nèi)容物中某些 糖和氨基酸形成絡合物,主要在十二指腸吸收。也就是說食物鐵只有在胃酸作用下,由3價高鐵還原為2價低鐵才能吸收進入血液供身體利用。當胃酸缺乏時,食物 中的高價鐵不能還原為低價鐵,使鐵吸收困難,時間長了可引起缺鐵性貧血。
2、A型萎縮性胃炎易導致維生素B12吸收不良
這是由于正常人胃粘膜胃底腺和幽門腺內(nèi)的壁細胞,具有產(chǎn)生一種關(guān)系到維生素B12吸收的物質(zhì)——內(nèi)因子有關(guān)。A型萎縮性胃炎的特點是胃竇粘膜完好,而胃體粘膜廣泛萎縮,內(nèi)因子分泌衰竭,維生素B12吸收不良導致惡性貧血。反之惡性貧血并發(fā)萎縮性胃炎者亦為數(shù)不少。
萎縮性胃炎患者并發(fā)貧血應如何調(diào)理
1、應補充含鐵和銅豐富的食物
含鐵量高的食物有動物肝、心、腎、瘦肉、魚等;其次是綠色蔬菜和水果,如紅果、紅棗等;海帶、木耳、芝麻等含鐵量也很高,但吸收率不如動物性食 品。含銅多的食物有瘦肉、肝、黃豆、菠菜、白菜等。由于銅的需要量極少,每人每天2毫克,只要能正常進食,一般飲食中都能滿足身體的需要。
2、維生素要豐富
特別是硫胺素(B1)、葉酸、氰鈷胺(B12)和抗壞血酸(C)。含硫胺素豐富的食物是新鮮的綠葉蔬菜、肝、腎等;氰鈷胺主要來源是動物性食物,肝中含量最多,腎、肉類、魚類等次之;抗壞血酸主要在新鮮水果和蔬菜中。
3、應注意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的供給
飲食中要有足夠的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如動物肝、腎、心、瘦肉、魚、豆腐等。
4、適當限制脂肪攝入
因脂肪過多可抑制造血功能,若伴有消化不良或腹瀉,每日脂肪量應在60克以下。值得注意的是:胃病伴貧血病人一般胃腸功能處于低下狀態(tài),補充食物時應逐漸增加,以免加重胃腸道負擔,引起消化吸收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