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幼兒園有啥不同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視對孩子的培養(yǎng),不過因為各國的國情不同、教育理念不同,各國的幼兒園也是五花八門,各具特色。

?

  美國的幼兒園

  美國的教室更像一間包羅萬象的小商店,琳瑯滿目的物品擁擠在一起,但這些看似凌亂的房間卻是有章可循的。它一般分為玩具部、繪畫剪紙部、積木部、字謎畫謎部、戲裝部、廚房部、圖書部。從這些部門的名字就可知道在這里干些什么。如在廚房部,孩子們就玩鍋碗瓢盆、玩具蔬菜,或進行做飯游戲等。>>推薦閱讀:如何讓內(nèi)向?qū)殞氝m應(yīng)幼兒園

各國幼兒園有啥不同

  英國的幼兒園

  在英國幼兒園的課堂上,老師很少用講課的方法傳授知識,而是以小組和個別輔導為主,寶寶可以自由選擇做點心、玩電腦、學畫畫或者玩各種游戲,通過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識,培養(yǎng)技能。

  法國的幼兒園

  將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結(jié)合,是法國幼兒教育的一個特色。大到幼兒園的課程設(shè)置、環(huán)境布置、活動安排等問題,不是幼兒園說了算,而是充分聽取父母的意見,跟父母委員會一起討論決定;小到每個寶寶在家里和在幼兒園的情況,老師都利用父母接送時間及時進行溝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新西蘭的幼兒園

  幼兒園注重讓父母和社區(qū)的其他人員一起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得寶寶在家庭、社區(qū)、幼兒園不同的環(huán)境里,通過與不同對象的交流,來認識自己是“社會”中的一份子,而且懂得,不論性別、能力、年齡、種族、社會背景等,自己都應(yīng)該得到尊重,同時也要尊重別人。

  丹麥的幼兒園

  在丹麥,6個月到3歲的小寶寶上托兒所,3—6歲的寶寶就上幼兒園,通常都是混齡班。老師在孩子們5歲以前很少教具體的內(nèi)容,往往讓孩子們玩耍,從玩耍中去學習交往。通過交往,讓小朋友們建立起初步的交友觀念和自信心。

  德國的幼兒園

  以上是其他國家一些幼兒園的情況。教育理念有所區(qū)別,教育手段也各不相同,但都不約而同地致力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對于德國媽媽來說,把寶寶送到幼兒園,通常是令人放心的。最小的寶寶在出生6星期以后,就可以送到幼兒園。那里的老師會像家長一樣,教寶寶很多事情。比如如何進餐、如何如廁、如何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讓孩子們認識各種家具、環(huán)境等?;旧蠇寢屧诩依锝痰臇|西,幼兒園老師都會教。由于幼兒園數(shù)量有限,入園的名額還很緊俏。這樣,很多德國的小孩子還是在家待到1-1.5歲,甚至3歲,然后才有機會進入質(zhì)優(yōu)的公立幼兒園。

相關(guān)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