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抗菌治療需遵循及時、足量、針對性原則,首選能夠穿透血腦屏障的藥物。治療方案應根據感染類型、病原體及患者情況制定,常見藥物包括頭孢曲松、萬古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
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包括腦膜炎、腦炎、腦膿腫等,病因復雜,可能由細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蟲引起。治療目標是清除病原體,減輕炎癥,保護神經功能。
1、細菌性腦膜炎:常見病原體為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奈瑟菌等。治療首選頭孢曲松或頭孢噻肟,療程通常為10-14天。青霉素過敏者可用萬古霉素替代。重癥患者可加用地塞米松輔助治療。
2、病毒性腦炎:單純皰疹病毒是常見病原體,治療選擇阿昔洛韋靜脈注射,療程14-21天。其他病毒感染如巨細胞病毒可適用更昔洛韋等藥物。
3、真菌性腦膜炎:隱球菌感染較為常見,常用藥物為氟康唑或兩性霉素B,療程較長,通常需要數月。
治療過程中需密切監(jiān)測患者反應及藥物副作用,定期進行腦脊液檢查評估療效。對于耐藥菌感染,需根據藥敏試驗調整治療方案。重癥患者需結合支持治療,如控制顱內壓、維持電解質平衡及營養(yǎng)支持。
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抗菌治療需多學科協(xié)作,結合臨床、實驗室及影像學資料,制定個體化方案。早期診斷與治療對改善預后至關重要,患者應嚴格遵醫(yī)囑完成療程,定期復查,避免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