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授治療肝炎的臨床經驗
慢性肝炎反復難愈,而且容易引起肝炎后肝硬化,早期肝硬化與前者的界限在臨床又往往難以截然區(qū)分,怎樣尋找一條有效的根治途徑和方藥,是目前急待解決的課題。國醫(yī)大師專家采用中醫(yī)“實脾”療法對肝炎治療取得很大成效。>;>;>;>;>;國醫(yī)大師專家養(yǎng)生重養(yǎng)心養(yǎng)德堅持冷熱水交替洗澡
西醫(yī)對本病的認識是:肝炎病毒進入人體后即在肝細胞內復制,繼而釋出病毒顆粒,在潛伏期和急性期引起病毒血癥,并導致機體的一系列免疫反應。甲型肝炎病毒可直接引起肝細胞損傷、炎癥和壞死,在恢復期常被機體免疫反應所清除。無慢性經過或病毒攜帶狀態(tài)。乙型肝炎病毒則通過機體免疫反應而引起組織損傷,若免疫反應正常則表現(xiàn)急性黃疸型肝炎,恢復期中病毒被清除而獲得痊愈;若免疫低下則病情較輕微,形成慢性遷延性肝炎和病毒攜帶者;若抑制性T細胞量和質量缺陷,自身抗體產生過而致肝細胞不斷被破壞,則表現(xiàn)為慢性活動性肝炎;若免疫反應亢進,HBsAb產生過早過多,并與HBsAg形成抗體過剩的免疫復合物,導致局部過敏壞死反應,則表現(xiàn)為急性或亞急性重癥肝炎。可見機體的免疫功能正常與否在發(fā)病過程中占有主導作用。
各型肝炎的基本肝臟病變特征為彌漫性肝細胞變性、壞死、再生、炎癥細胞浸潤和間質增生。急性肝炎時,肝細胞壞死呈局灶性,慢遷肝炎病變與急性肝炎相似,但程度較輕,慢活肝炎病變則較急性肝炎為重,可形成橋狀壞死,并可發(fā)展為肝硬化。有人囿于西醫(yī)的病理認識,辨證時多著眼于肝,治療亦以調肝為主,或清肝熱,或清肝利濕,或舒肝解郁,或養(yǎng)肝陰,總不離乎肝臟。
根據臟腑學說可知,祖國醫(yī)學所論之肝與西醫(yī)在解剖學上無異,如《醫(yī)學入門》所說:“肝之系者,自膈下著右脅肋,上貫膈入肺,中與膈膜相連也。“但從生理上看,則不相同。西醫(yī)所論肝臟,屬消化系統(tǒng),主要參與三大代謝,是人體中最大的營養(yǎng)加工廠。而從中醫(yī)角度來看,
消化、吸收的生理功能除與肝(肝主疏泄而助脾之健運)有關之外,更主要是屬于脾的功能(脾主運化)。再從臨床上來看,慢性肝炎患者大都表現(xiàn)為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肢體困重、惡心嘔吐、腹脹便溏等一系列脾虛不運之癥,亦有脅痛、脅部不適、頭暈失眠等肝郁的癥狀。因此,本病病位不單在于肝,更重要在于脾,從臟腑辨證而論,應屬肝脾同病而以脾病為主之證。
本病的病因病機:若患者濕熱邪氣外襲內蘊于脾胃與肝膽,則發(fā)為急性肝炎;若患者脾氣本虛,或邪郁日久傷脾氣,或肝郁日久橫逆乘脾,或于治療急性肝炎的過程中寒涼清利太過傷及中陽,均可導致脾氣虛虧,而轉變?yōu)槁愿窝?。此時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由邪實(濕與熱)轉化為脾虛(正虛),故此慢性肝炎之本乃為脾虛。
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由于脾虛不運,可致濕濁內生,濕郁日久則可化熱;或氣血運行失暢,而致瘀血內留;或氣血生化之源不足,陽損及陰,而致肝陰不足;或脾虛及腎,而致脾腎兩虛。臨床上則可出現(xiàn)各種相應的兼夾證候。但脾氣虛這一基本證候,始終作為共性而在絕大多數的慢性肝炎患者身上表現(xiàn)出來。
從論治的角度來看,根據《難經·七十七難》:“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于脾,故先實其脾氣?!睆堉倬百澇纱苏f,于《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篇》中說:“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根據這一寶貴的理論,治肝炎應注意“實脾”,故提出健脾補氣,扶土抑木以治療慢性肝炎的總原則。
筆者在“實脾”這一思想指導下,積累了一些經驗,擬一方名“慢肝六味飲”,方藥配伍如下:黨參(或太子參)15-30克,云茯苓15克,白術12一15克,甘草5克,川萆解10克,黃皮樹葉15-30克。本方取四君子湯補脾氣健運脾陽以“實脾”,用黃皮樹葉以疏肝解毒行氣化濁,川萆解入肝胃兩經升清而降濁。本方適于單純脾氣虛型的慢性肝炎患者。臨床癥候為面色淡白、少氣自汗,倦怠乏力,身重,食欲不振,脅部不適感,腹脹便溏,舌淡嫩,或舌體胖有齒印、苔白或兼濁,脈虛弱。
若患者同時有其他兼夾證候出現(xiàn)時,則可根據辨證所得,采取適當的兼治法,在上方的基礎上加減用藥,其加減法為:
兼濕濁上泛,并見脘悶,惡心嘔吐,舌苔厚濁,脈緩滑者,加法夏10克、砂仁3克以和胃降濁。
若濕濁中阻,以身肢困重,腹脹便溏明顯者,加苡仁15克、白蔻仁6克以通陽除濕。
兼肝氣郁結,并見脅痛較明顯,易急躁,頭暈,頭痛、脈兼弦者,加素馨花10克、郁金10克以舒肝解郁。
兼肝陰不足,并見頭目眩暈,失眠多夢,舌邊尖紅,苔少,脈弦細弱稍數者,加桑寄生30克(或桑椹15克)、旱蓮草12克、女貞子(或五味子)12克,以太子參20克易黨參,去川萆解,以養(yǎng)肝陰。
兼腎陰虛,并見面白唇紅,頭暈,睡眠不佳,口干咽燥,腰膝酸痛,舌質紅嫩,苔薄白或苔少,脈細數而弱者,加首烏30克、山萸肉12克、熟地20克、桑寄生30克、旱蓮草12克,以太子參18克易黨參、淮山藥12克易白術。
兼腎陽虛,并見面色青白或晦黯,精神不振,腰腿酸痛,四肢欠溫,脈兼遲或稍沉者,加杜仲15克、巴戟12克、肉桂2克(局服)、楮實子10克,以溫補腎陽。
兼血瘀阻絡、并見面色黧黑或唇色紫黯,脅痛明顯,脅下徵塊(肝大,質較硬易捫及),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弦緩或澀者,加丹參15克、茜根12克、桃仁10克、庶蟲(又稱土鱉)10克,以活血祛瘀。
兼濕郁化熱,并見有口苦.小便黃濁,或輕度黃染,或低熱,舌嫩紅,苔黃白厚濁,脈虛數者,加金錢草25克、田基黃(或雞骨草)25克、土茵陳25克,以太子參18克易黨參,以清利濕熱。
上述治法,總的原則不離健脾,組方的核心是四君子湯加川萆解、黃皮樹葉。這是筆者通過長期的臨證、科研,摸索到脾虛是慢性肝炎的共性而確立的。隨證加減則按辨證論治之原則處理。
至于慢性肝炎之肝臟腫大而稍硬者,按中醫(yī)理論應屬于徵塊(或稱積塊),多因氣滯血瘀內結所致,宜用祛瘀藥物治療。50年代參與慢性肝炎之研究,該研究組不管臨床分型如何。在治療162例中,治方均配有丹參、桃仁、庶蟲,或鱉甲、龜板、牡蠣之類祛瘀及軟堅藥。但近10多年來筆者通過對脾胃學說及祛瘀療法的深入研究,認為血瘀的形成,除氣滯、熱迫之外,還有一重要原因是氣虛(心或肺或脾氣虛)。其機理是氣虛---推動無力---氣血運行遲滯---血瘀。而慢性肝炎患者單有肝大,肝質尚柔軟或不易捫及,且無其他血瘀表現(xiàn)時,脾氣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補氣健脾促使脾功能的恢復,腫大的肝臟才會隨病情的好轉而恢復正常。此時不宜過早使用祛瘀藥物,因祛瘀藥物多有傷氣、破氣作用,若囿于肝腫大而過早使用反不利于治療。只有當肝質較硬易于捫及,或并見有面黯、唇紫、舌紫黯或有瘀斑瘀點、脈澀等,揭示矛盾主要方面已轉為血瘀時,才可加入祛瘀藥。但“氣為血帥“,此是仍需在補氣運脾的基礎上使用祛瘀藥。
得丙型肝炎后是否能夠生小孩是一個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丙型肝炎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可以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等途徑傳播。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在疾病治愈后再考慮生育,以減少對胎兒的潛在風險。 1、血液傳播:丙型肝炎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感染后并不會立即表現(xiàn)出癥狀,而是經歷一個潛伏期。如果在此期間懷孕且未采取防護措施,病毒可能通過血液傳染給胎兒,增加胎兒發(fā)育異常的風險。在治愈丙型肝炎后再計劃懷孕是更為安全的選擇。 2、母嬰傳播:懷孕期間,丙型肝炎病毒可能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導致胎兒發(fā)育異?;蚧巍_@種風險使得在感染丙型肝炎期間懷孕變得不太理想。采取有效的阻斷措施是減少母嬰傳播風險的重要手段。 3、性傳播:丙型肝炎病毒還存在于精液和陰道分泌物中,未采取防護措施的性生活可能導致病毒傳染給性伴侶。對于伴侶沒有抗體的情況,建議進行相關檢查,并考慮注射丙型肝炎疫苗以預防感染。 4、其他傳播途徑:使用公共設施如坐便器、毛巾或接受不潔輸血等,也可能導致丙型肝炎病毒的傳播。在感染期間,生育計劃需要更加謹慎。 在得了丙型肝炎后,積極治療是關鍵。治愈后,生育計劃可以重新考慮。在治療期間,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和洗臉用品,以降低傳播風險。通過這些措施,不僅能保護自己,也能保護未來的孩子和家人。
轉氨酶包括谷丙轉氨酶及谷草轉氨酶,兩者高于40單位,提示存在肝臟疾病。導致肝臟轉氨酶升高的肝臟疾病有多種情況,不一定都屬于病毒性肝炎。如果患者轉氨酶升高同時,肝炎病毒學檢測提示存在病毒感染,在這種情況下,考慮轉氨酶升高是由于病毒性肝炎所致。除外病毒性肝炎,轉氨酶升高還可見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情況。
鼻炎藥對肝炎患者有一定影響,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加重肝臟負擔。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可能導致肝臟損傷,停藥后可恢復。糖皮質激素類鼻噴劑如布地奈德鼻噴霧劑、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可能刺激胃黏膜,長期使用可能引起胃炎、胃潰瘍甚至胃出血。鹽酸麻黃堿滴鼻液可能引起頭暈、頭痛、嗜睡,長期使用可能誘發(fā)藥物性鼻炎。部分鼻炎藥還可能導致白細胞減少、貧血和血壓升高。肝炎患者應嚴格遵醫(yī)囑使用鼻炎藥,避免長期大量使用,平時加強鍛煉以增強抵抗力。
得丙型肝炎一兩年,經過積極治療包括一般治療、保肝治療、抗病毒治療和中醫(yī)治療等,病情有所控制。在治療過程中,患者要注意臥床休息,保持個人衛(wèi)生,避免共用個人用品。同時,可服用保肝藥物和抗病毒藥物,如雙環(huán)醇片、水飛薊賓膠囊、索磷布韋片、利巴韋林膠囊等,有助于控制肝臟損傷和病毒復制。中藥治療如茵陳、垂盆草、五味子也可提高抵抗力。避免性生活和適當鍛煉也是重要的。在治療期間,患者要注意不要傳染給他人,保護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得丙型肝炎的人通常會出現(xiàn)發(fā)熱、乏力和食欲下降等非特異性癥狀,同時可能出現(xiàn)黃疸、肝掌和蜘蛛痣等特殊體征。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肝功能異常會引起發(fā)熱、乏力和食欲不振,而肝細胞損傷可能導致黃疸、肝掌和蜘蛛痣等特殊表現(xiàn)。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慢性肝病癥狀,如腹部不適、易疲勞、食欲下降和進食量減少。建議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人盡早就醫(yī),接受合適的抗病毒治療,以避免疾病惡化。
痔瘡通常不會導致黃疸性肝炎,因為痔是由于肛門直腸黏膜靜脈曲張或肛墊下移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大便出血、疼痛等癥狀。然而,如果患者同時患有病毒性肝炎,可能會引起肝臟損傷,從而引發(fā)黃疸性肝炎。這時需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甚至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飲食健康,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個人衛(wèi)生,適當運動以增強身體抵抗力。如果出現(xiàn)明顯不適,及時就醫(yī)治療。
丙型肝炎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主要通過血液傳播。患者在飲食上應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以減輕胃腸道負擔,補充能量熱量;多攝入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有助于恢復疾病,促進胃腸道蠕動;同時,增加高蛋白食物,如豆?jié){、牛奶、雞蛋,有助于提高抵抗力。在治療期間,應避免食用保肝藥物,以免影響療效。患者需要臥床休息,避免過度勞累,注意隔離,避免傳染給家人,定期檢查疾病情況。
丙型肝炎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性傳播和醫(yī)源性傳播。血液傳播是最主要的途徑,患者血液中的丙型肝炎病毒通過破損的皮膚黏膜進入體內,共用針具也可能造成感染。母嬰傳播發(fā)生在懷孕期間或分娩過程中,也可能導致感染。性傳播是另一種常見方式,與感染者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可能感染病毒。醫(yī)源性傳播在侵入性手術或共用醫(yī)療工具時可能發(fā)生,導致感染。感染后建議患者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抗病毒治療。同時戒煙戒酒,注意作息,適度運動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
得了丙型肝炎后,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食欲減退、疲乏無力、肝區(qū)不適、惡心、厭油膩、腹脹、黃疸等癥狀。其中,食欲減退表現(xiàn)為胃腸道癥狀,疲乏無力是由于免疫功能受損所致,肝區(qū)不適則是因肝臟受損導致的炎癥癥狀。惡心、厭油膩是由肝細胞功能異常引起,腹脹可能是膽汁淤積引起的,而黃疸則是肝內膽汁淤積所致。治療時需積極配合,否則可能進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等嚴重疾病。在治療期間需注意均衡飲食、充足休息,避免熬夜。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通過血液途徑傳播。患者在感染后會經歷急性期、無癥狀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癥狀包括畏寒、乏力、食欲下降、腹脹、肝區(qū)疼痛、惡心、尿色加深和黃疸,嚴重情況可能導致腹腔積液和肝性腦病。無癥狀期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個別患者可能出現(xiàn)乏力、腹脹、右上腹不適等非特異性表現(xiàn)。慢性期主要表現(xiàn)為腹脹、腹部疼痛、精力減退及易疲勞等非特異性癥狀,進展到肝硬化階段會出現(xiàn)肝硬化征象,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在治療期間,患者需注意戒煙戒酒,避免熬夜勞累,定期檢查肝功能和丙型肝炎病毒抗體,及時進行抗病毒治療,如利巴韋林、聚乙二醇等藥物。遵醫(yī)囑治療可以減輕肝臟負擔,控制病情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