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示:大腸癌是指大腸粘膜上皮在環(huán)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fā)生的惡性病變預后不良,死亡率較高,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鑒于近年我國大腸癌發(fā)病率的不斷升高,而治愈率并未明顯改善的現狀,我們認為開展有關大腸癌防治知識的科普宣傳非常必要?,F把相關的宣教知識列在這里,希望大家掌握這個疾病的預防知識,與醫(yī)生共同-
大腸癌是指大腸粘膜上皮在環(huán)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fā)生的惡性病變預后不良,死亡率較高,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鑒于近年我國大腸癌發(fā)病率的不斷升高,而治愈率并未明顯改善的現狀,我們認為開展有關大腸癌防治知識的科普宣傳非常必要?,F把相關的宣教知識列在這里,希望大家掌握這個疾病的預防知識,與醫(yī)生共同作好大腸癌的防治工作,為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質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1.患大腸癌的病人為什麼愈來愈多?這是什麼原因?
這里有兩組資料:一個是5個省市20年大腸發(fā)病率的比較,一個是近幾十年普查數字的比較(加兩張幻燈片)。從這兩個數字可以說明,我國大腸癌患病人數確實有明顯增加趨勢。根據各個國家專家的研究結果,大多數人認為長年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素飲食習慣有利于大腸的發(fā)生。當然,也不是說長年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素飲食習慣都會發(fā)生大腸癌。其它相關因素,如多年患潰瘍性結不愈;家族中多人患大腸癌或息肉病;膽囊切除10-20年以上;下腹部放射治療以后;慢性血吸蟲感染等也都與大腸癌發(fā)病有關。
2.有人說“吃的越好,越容易得大腸癌”。這個說法對嗎?
世界各地區(qū)及不同國家大腸癌的發(fā)病率可以相差10倍以上。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和國家,如北美、西歐、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大腸癌發(fā)病率均超過25-35/10萬,近20年,本來是高發(fā)的日本,隨著其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該國大腸癌發(fā)病率的增加已超過了,據統(tǒng)計,從1969年到1981年,日本男性大腸癌死亡率增加了44%,女性增加了40%。相反印度的發(fā)病率僅為1-3/10萬,某些非洲國家大腸癌的發(fā)病率甚至低于1/10萬。我國近30年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大腸癌的患病率已從六十年代的<10/10萬,上升至八十年代的20/10萬以上,上海地區(qū)大腸癌死亡率從1972年到1989年增加了75%,據專家估計,2000年以后,大腸癌發(fā)病數將比八十年代高出1。45倍。根據我們對我國北方地區(qū)十幾個城鎮(zhèn)的普查資料,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大腸癌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小城鎮(zhèn)和農村。在城市中,體力活動少的人群發(fā)病率又高于體力活動多的人群。從各個國家對大腸癌病因學研究結果看,高脂肪、高蛋白飲食、運動減少、環(huán)境污染和不良嗜好均與大腸癌的發(fā)病有關,而上述社會情況的出現又與經濟發(fā)展有一定聯系,據此,有人認為吃的越好,越容易得大腸癌。事實上大腸癌與其他癌一樣,他們的發(fā)生都是環(huán)境因素與遺傳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就飲食本身而言,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飲食結構可能在促發(fā)大腸癌方面起一定作用。
3.既然高脂肪、高蛋白和少纖維(粗糧、蔬菜和水果是高纖維食物)的飲食結構容易使人得大腸癌,那么什么樣的食譜是“健康食譜”昵?
最近美國農業(yè)部推薦了一個“金字塔”式的食物結構圖,他們認為這樣的食物結構有利于大腸癌的預防。塔底由各種谷物、面食、米飯組成,塔的中部是蔬菜和水果,塔上部是肉類、家禽、水產品、蛋類、豆類和奶制品,塔尖是高脂食物。其實,這種食物結構正是亞洲,特別是我國的日常食譜。從預防大腸癌這個角度出發(fā),保持我國傳統(tǒng)的飲食結構就是“健康食譜“。
4.的人會不會容易得大腸癌?
是指便次太少或排便困難、便干等表現而言。一般來說,2-3天排便一次,如排出通暢也不能稱為。我們的糞便中含有一種致癌物,醫(yī)學上稱為“二級膽酸”的,它來源于肝臟分泌的膽汁。當我們進食,特別是吃油多的食物時,膽囊便收縮,排出儲存的膽汁,幫助消化。腸腔中的細菌把這些進入腸腔的膽汁分解為“二級膽酸”,并駐留于糞便中,者腸腔中的“二級膽酸”長期與腸粘膜接觸,便增加了其不斷刺激粘膜的機會。從這個角度講,會有利于大腸癌的發(fā)生。當然,糞便中除了“二級膽酸”以外,還有許多被消化以后的食物殘渣和細菌。細菌產生的毒素以及被細菌酵解的有毒產物,由于而長時間停留在腸腔,對腸粘膜的刺激和部分水溶性物質的吸收均對人體有不利的影響。雖然不能說可以誘發(fā)大腸癌,但可以說在大腸癌的發(fā)生上有推波助瀾的作用。為此,養(yǎng)成定期排便的習慣,防止的發(fā)生,在大腸癌的預防上也有一定意義。
5.做過膽囊切除手術的病人會不會容易得大腸癌?
人的膽囊好比一個儲存膽汁的“水庫“,平時肝臟分泌的膽汁大部分儲存在這里,我們吃飯以后,特別是進食含油脂多的食物以后,膽囊收縮,把儲存的膽汁排入腸道,發(fā)揮幫助消化、吸收的作用。如果膽囊被切除了,肝臟分泌出的膽汁沒有了儲存的地方,于是膽汁便持續(xù)不斷地排進腸道。如前面所說的,進入腸道的膽汁被腸道中的細菌分解,產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級膽酸“,這種致癌物常年作用于腸粘膜,就有可能使受刺激的腸粘膜癌變。據西方許多研究資料報告,這個變癌的過程大概需要10-15年以上。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者持反對態(tài)度,他們觀察了上千名做了膽囊切除和未做過此種手術的病人,發(fā)現這兩種人中患大腸癌的機會相差不多。因此,到目前為止,尚不能肯定地說做過膽囊切除的病人更容易得大腸癌。
6.慢性結是不是可以演變?yōu)榇竽c癌?
人們通常把長期、腹痛的疾病統(tǒng)稱為慢性結。其實慢性腹痛、不一定都是“慢性結”,即便醫(yī)生診斷的“慢性結”也不是都與大腸癌有關。真正與大腸癌有關的一種慢性結,醫(yī)學上稱之為“潰瘍性結“。這種疾病在我國相對比較少,它的主要癥狀是腹痛、,糞便中有血或膿血,重者可有發(fā)燒。一旦患病,多遷延較長時間不能痊愈。結腸鏡檢查可發(fā)現大腸里有廣泛的潰瘍和炎癥。這種病人經過醫(yī)生的正規(guī)治療,大多數可以恢復,極少數病情較重、多年不愈的潰瘍性結病人中,有比正常人更多的機會發(fā)生大腸癌。根據資料統(tǒng)計,以下兩個因素與癌變關系更為密切:
病變范圍愈大,癌變的危險愈高(患病20年以后,全結病人變癌的機會比左半結高一倍,癌變的平均年齡也比后者早5-10年);患潰瘍性結遷延不愈的時間愈長,癌變的機會愈多,患病以后前8年的癌變機會僅1%以下,其后,每年患癌的機會增加0。5-1%,20年以上癌變機會可達5-10%。因此,10年以上不愈的全結腸潰瘍性結,應被視為“癌前疾病”,要密切隨訪、治療。
7.放射線治療(俗稱烤電)可以引起嗎?
許多研究資料顯示,女性生殖器官(卵巢、子宮)腫瘤接受放射線治療以后,患的機會明顯增加。因此,有下腹部放射治療(烤電)歷史的女性應提高警惕,一旦出現直腸癥狀(便血、下墜、排便習慣改變等)便要及時進行腸鏡檢查。
放射線引起的不具有家族聚集性,與另一種醫(yī)學上稱為“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的不同,后者有突出的遺傳特點。這種病人患有大腸癌,可同時或不同時患有女性生殖器官腫瘤。由于這種腫瘤有家族聚集的特點,因此,不僅對本人實施治療,對其親屬,亦應檢查治療(將在以后講到)。
8.大腸癌會遺傳嗎?
科學研究證明,人類大多數疾病均有遺傳因素的影響。除外傷而外,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受環(huán)境和遺傳兩個因素的影響,只不過有些疾病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更多,另一些疾病受遺傳因素作用更突出而矣。大腸癌也不例外,一個人的親屬中有大腸癌病人,則他在一定條件下,如長時間進食高蛋白、高脂肪、少纖維(精米、細糧)的食物等,便有更多機會發(fā)生大腸癌。當然,大腸癌的發(fā)生也不是簡單的1+1=2(遺傳+高脂肪飲食=大腸癌),而是一個多因素,多步驟,長時間致癌因素累積的過程。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缺乏大腸癌的遺傳背景,即便受到致癌因素的作用,也不容易得大腸癌。反之,有大腸癌的家族史,在一定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便容易得大腸癌。因此,若親屬,特別是直系親屬中有大腸癌病人時,家族中每一個成員都要定期接受相關檢查。必要時,還要進行治療,以預防大腸癌的發(fā)生。
9.為什么有的大腸癌容易遺傳,那些大腸癌容易遺傳?
上面已經提到,應該說所有的大腸癌都受遺傳因素影響,但他們的遺傳力度不一樣。有兩種大腸癌遺傳的力度很大:第一種醫(yī)學上稱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第二種叫作“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這兩種大腸腫瘤在全部大腸癌中只占極少數。前者發(fā)病年齡平均只有20歲,大腸中可以有成百上千個腺瘤(從腸粘膜上長出來的一種良性腫瘤),出現這些良性腫瘤以后10年,其中有些開始癌變,隨著時間的推移,患有這種病的人遲早均會癌變,且家族中許多成員均有相同的疾病?;加羞@種病的人也可以同時患有骨瘤、和腦瘤。一旦發(fā)現這種疾病,病人和他的直系親屬都需要長期隨訪,做必要的檢查。后者(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的發(fā)病年齡比一般大腸癌早15-20年,癌多發(fā)生在右半結腸,有時在大腸里同時有幾個癌(叫多原發(fā)癌),手術后很容易復發(fā)。在他的家族中也常出現其他癌,如、卵巢癌、、胰腺癌、等,所以有人稱其為“癌家族綜合征”。
以上這兩種大腸癌的遺傳性均很強,一旦家族中出現這種腫瘤,患者所有的直系親屬均應到醫(yī)院進行檢查,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目的。
10.是不是大腸“息肉”都會癌變?
首先我們要弄清什么是“息肉“。所謂“息肉”,是指腸子里(粘膜面)長出的各種隆起物。從醫(yī)學上講,這種息肉分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兩種。前一種叫“腺瘤”,是真正的良性腫瘤。后一種息肉不是腫瘤,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它們與癌的發(fā)生沒有關系。
診斷大腸癌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結腸鏡,可以取到病檢,確定大腸癌的性質,大腸癌的位置和腫塊大小。可以做超聲內鏡,取到腫塊的浸潤深度和長度,還有術前的化驗、檢驗,腫瘤系列的化驗,胸部或者腹部的CT,盆腔的MR等??梢哉f這是現在目前直腸癌必不可少的檢查手段。
診斷直腸癌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做腸鏡,取病理進行檢查。在腸鏡的檢查下可以直視到腫瘤的病灶,然后在腸鏡下直接取病理,如果病理檢查找到了腫瘤細胞,就可以確定為直腸癌。還可以通過免疫組化的檢查來判斷腫瘤的分化程度和腫瘤的預后,甚至可以判斷出腫瘤是否可以進行免疫治療。所以一定要盡早的去做腸鏡檢查,早期發(fā)現病灶,早期治療才能提高腫瘤的治愈率。
肝功能受損是不會引發(fā)大腸癌的,長期酗酒引起的肝功能受損,目前應該是酒精性肝炎,如果再惡化,會演變成酒精性肝硬化甚至是肝癌。肝功能異常雖然不會引起大腸癌,但是長期酗酒卻有可能導致大腸癌的發(fā)生,所以要盡量少飲酒,最好能戒酒,避免惡性疾病的發(fā)生。
腸癌與年齡沒有關系,即使是20多歲也是有一定幾率會患這種病的。對于一些生活作息習慣不好的人來說,比如經常熬夜,喜歡抽煙飲酒,生活習慣差,不鍛煉身體,愛吃油膩、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這樣對身體的免疫力影響是比較大的。所以和同齡的人相比,所患腸癌的幾率會更大一些。飲食注重營養(yǎng)均衡,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多喝水,避免久坐久蹲,適當的運動,如果有家族直腸癌病史,需要去正規(guī)醫(yī)院定期進行檢查,
血便是大腸癌的常見表現。如果病變在結腸,那么便血可能表現為黑便或者是便潛血陽性。如果癌變發(fā)生在直腸,有可能會表現為血附著于便上,有可能是鮮紅色或者是暗紅色,還可能會帶有粘液。不過血便也不是大腸癌特有的癥狀,慢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或者是痔瘡都會出現便血的癥狀,要注意鑒別。最好是做一下腸鏡的檢查,能判斷各種病變的發(fā)生。
腹部彩超不能檢查出來大腸癌。腹部的彩超通常做的是肝膽胰脾等實性臟器的檢查,這些臟器在彩超中的顯影會比較明顯。而腸道屬于空腔臟器,在彩超中的顯影不會很清晰,如果有了肝部的轉移灶是會看到的。如果想檢查大腸癌,還是建議做腸鏡的檢查。因為腸鏡可以在直視下看到腸道內是否有病變,如果在腸道內看到有潰瘍或者是腫物,可以直接取活檢,通過病理檢查來確診大腸癌。
考慮是的,在患病早期患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消化不良、大便潛血等。隨著病程的加重,患者會出現腹痛、腹瀉、排便困難、排便習慣發(fā)生改變、腸梗阻、腹部包塊、發(fā)熱等癥狀。大腸癌最根本的治療方式為外科手術治療,相對來說,大腸癌的預后效果是比較好的,可以有效的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患病期間,患者要注意多休息,不能過度的熬夜。
考慮是有一定的關系的,建議患者可以適當的服用利水的藥物,搭配按摩的方式進行治療。大腸癌屬于一種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具體的發(fā)病因素不是很明確。患病后,患者應該盡早的接受治療,可以選擇外科手術的方式將病灶切除。相對來說,大腸癌的預后效果是比較好的。患病期間的飲食上還應該以清淡為主,多吃維生素,豐富的蔬菜和水果。
血吸蟲病與大腸癌有部分關系,但是關系不大。一般來講,由血吸蟲引發(fā)而導致腸道的炎性改變,一部分會發(fā)生癌變,其他慢性腸道炎癥也有癌變的可能,有許多資料證明,血吸蟲流行區(qū)的大腸癌發(fā)病率并不高于其它地區(qū),血吸蟲卵沉積部位與非血吸蟲卵沉積部位,它癌發(fā)生率并沒有明顯差別。
腸癌患者術后建議做這些運動:1、屈腿運動,患者采取仰臥位,兩腿同時屈膝抬起,使大腿緊貼于腹部,然后還原。這個動作重復10次左右。2、舉腿運動,小腸癌患者取仰臥位,兩腿同時向上舉起,注意膝關節(jié)保持伸直,然后放下。同樣重復做10次。3、踏車運動,患者仰臥位,輪流屈伸兩腿,好像騎腳踏車一樣,運動要靈活,屈伸范圍盡量大些,做20~30秒可停下來。4、仰臥起坐,患者先取仰臥位,然后收腹屈伸坐起,兩手試著觸摸腳尖,每次7下。有些患者手術后稍活動一下感覺腹痛就放棄運動,無法忍受疼痛,也怕影響傷口愈合。其實有疼痛感是正常的,隨著身體慢慢的運動,患者注意力會分散,疼痛感也會逐漸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