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得分享該怎么教育
孩子不懂得分享,就不會有其他小朋友跟他一起玩,因為沒有人喜歡跟一個自私的人一起玩,別人給您一個東西,您相應的也要給別人一個東西,這才是正確的交往,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長要引導孩子才行。
孩子不懂得分享該怎么教育
面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面對不愿意分享的孩子,很多家長往往沒有太多的耐心,有些人會粗暴地從孩子手中奪走他想保護的東西,對孩子進行說教或懲罰。父母首先要明白,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分享,而不是批評和懲罰。
當一個孩子還沒學會如何與別人協(xié)商問題時,父母一定要有足夠多的耐心,幫助他們學習“分享”這項很重要的人生技能。
分享可以讓孩子獲得的快樂變成雙份,這當然需要父母的引導,孩子具備一定的同理心,可以從他人的歡樂中找到令自己歡樂的感覺,這是需要父母的教育技巧的。如果分享意味著失去,那么孩子肯定是不愿意配合的。
孩子不懂得分享,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孩子進行分享,但父母沒有任何的干涉孩子的權利,孩子不懂得分享,家長也不要責怪孩子不懂事,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分享需要孩子心甘情愿,分享需要家長積極正面引導,前提是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這樣分享的目的與意義才能達成,并非強迫實現(xiàn)。
日常生活中,家庭中很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是,家里買了各種吃的東西都先緊著孩子,讓他們先吃夠了,甚至可以都吃光,大人們不吃也沒關系。
久而久之,孩子也就習慣了,無論吃什么都不會問別人要不要吃,甚至會演變成拿爸爸媽媽的東西也不打招呼。正是因為大人總是這樣“包容”孩子,孩子忘記了“分享”是一種社會互動行為。
孩子會“見風使舵”,會“察言觀色”,他們的敏感度要高于爸爸媽媽,如果家中或者在外,他們不分享得到了好處,他們會繼續(xù)這種可以嘗到甜頭的方式。
同理,孩子分享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擁護,得到了父母的稱贊,得到了周圍人的支持,無形中強化了孩子的分享意識,孩子會將分享進行到底。
孩子不懂得分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說有著非常大的示范性,當家長們做好孩子的榜樣后,孩子的行為更加有參照性,更加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父母的榜樣的力量會讓孩子更清楚的明白自己應該怎么做。
將東西分類,哪些可以分享,哪些不可以告訴孩子,不必向別人分享自己的每一樣東西。
平時讓孩子對自己的東西分類,將他愿意分享的物品放在一個專屬盒子里,將不愿意分享的物品收起來。如果家里有其他小朋友來訪,提前與孩子討論他可以分享哪些玩具,避免在玩耍的過程中發(fā)生爭奪同一玩具的情況。
- 上一篇:孩子浪費東西怎么教育
- 下一篇:孩子私自拿錢買東西怎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