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宮內膜癌這種疾病而言很多的人不了解,現(xiàn)在人生活節(jié)奏快,很容易疲憊,很容易的就導致了子宮內膜癌,導致子宮內膜癌的原因人們生活中要注意了解。子宮內膜癌的高危殺手?
子宮內膜癌多見于以下高危因素:
1.無排卵如伴有無排卵型或黃體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宮出血者,長期月經(jīng)紊亂,使子宮內膜持續(xù)受雌激素刺激,無孕酮對抗或孕酮不足,子宮內膜缺少周期性改變,而長期處于增生狀態(tài)。
2.不育不育,尤其是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育,患內膜癌的危險性明顯升高。這些患者因不排卵或少排卵,導致孕酮缺乏或不足,使子宮內膜受到雌激素持續(xù)性刺激。妊娠期間胎盤產(chǎn)生雌、孕激素,使子宮內膜發(fā)生相應的妊娠期改變;哺乳期,由于下丘腦和垂體的作用,使卵巢功能暫時處于抑制狀態(tài),使子宮內膜免于受雌激素刺激。而不孕者,尤其是因無排卵引起的不孕,使子宮內膜長期處于增生狀態(tài)。
3.肥胖肥胖,尤其是絕經(jīng)后的肥胖,明顯地增加了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絕經(jīng)后卵巢功能衰退,而腎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可在脂肪組織內經(jīng)芳香化酶作用轉化為雌酮,脂肪組織越多,轉化能力越強,血漿中雌酮水平也越高。雌酮是絕經(jīng)后婦女身體中主要的雌激素,子宮內膜是雌激素的靶器官,子宮內膜長期受到無孕激素拮抗的雌酮的影響,可導致內膜由增生到癌變。某些基礎研究也指出,如增加了雄烯二酮到雌酮的轉換,也就增加了內膜由增生到癌變的發(fā)生率。有人統(tǒng)計,按標準體重,超重9~23kg,患內膜癌的危險性增加了3倍,如超重>23kg,則危險性增加10倍。
4.晚絕經(jīng)據(jù)有關報道,絕經(jīng)年齡>52歲者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是45歲以前絕經(jīng)者的1.5~2.5倍。晚絕經(jīng)者后幾年并無排卵,只是延長了雌激素作用時間。
初潮晚(初潮延遲)對子宮內膜癌是個保護作用,尤其對絕經(jīng)前的婦女。
5.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在40歲以下的內膜癌的患者中,使子宮內膜處于持續(xù)的雌激素刺激之下,缺乏孕酮的調節(jié)和周期性內膜脫落,導致內膜發(fā)生增生改變。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體內雄激素水平也增高,比一般人約增高3~4倍,而雄激素可轉化為雌酮,導致內膜增生或增殖癥,進而可發(fā)生不典型增生甚至子宮內膜癌。患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女孩,以后發(fā)生內膜癌的可能性是正常月經(jīng)同齡女孩的4倍。
6.卵巢腫瘤產(chǎn)生雌激素的卵巢腫瘤,如顆粒細胞瘤和卵泡膜細胞瘤。
7.外源性雌激素許多研究指出了應用雌激素替代治療和子宮內膜癌的關系。應用雌激素替代治療者患內膜癌的機會是不用替代治療的3~4倍,危險性大小與雌激素劑量,特別是用藥時間有關。用較高劑量雌激素大于10年者,患內膜癌的機會較不用者提高了10倍。在無孕酮拮抗或孕酮量不足時,雌激素長期替代治療會導致內膜增生,甚至癌變。在長期應用雌激素替代治療的性腺功能不全或Turner綜合征的年輕患者就有內膜癌的報道。近年來,在應用雌激素替代治療時,每個周期均加用至少10天孕激素,則又中和了雌激素長期應用的致癌作用,使其安全性明顯增加。因此,雌激素加孕激素的(結合雌激素)的替代治療,如果孕激素的保護作用足夠的話,即使長期應用也是安全的。但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即使是結合雌激素,如長期應用,對子宮內膜仍有不良影響。并建議對長期應用替代治療者,應密切追蹤子宮內膜的情況,必要時行內膜活檢。
疾病雖然無情,但是有時候會發(fā)出預警。就比如說:人身體有感不適。醫(yī)生稱:如果身體不適,應該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不要耽擱,爭取治療的最好時機。不要等到疾病發(fā)生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