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真菌被感染時,它可以出現(xiàn)在不同的地方,這意味著不同的事情。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真菌感染都讓我們大吃一驚呢?讓我們看看真菌感染是如何分類的。
(1)表面的霉菌病。感染局限于皮膚角質層的最外層,很少或沒有組織反應。主要包括花斑癬、掌癬和毛癬。
(2)皮膚真菌病。感染涉及皮膚的角質層和附屬物,如毛發(fā)、甲板等,可廣泛破壞這些組織的結構,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宿主免疫反應。這些真菌感染中最常見的是皮膚癬。其他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病。皮膚病可分為足癬(俗稱“香港腳”)及頭癬。它是世界上最常見、發(fā)病率最高的真菌病。
(3)皮下霉菌病。皮膚、皮下組織的感染,包括肌肉和結締組織,一般不通過血液流向重要器官,但有些感染可以從病變緩慢地擴散到周圍組織,如足病。另一些則沿著淋巴管傳播,如孢子絲菌病和成色菌病。皮下真菌有可能在免疫缺陷患者的全身傳播。
(4)系統(tǒng)性真菌病。除了侵入皮膚和皮下組織外,還累及組織和器官,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也稱為侵襲性真菌感染。
近年來,隨著高效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抗腫瘤藥物的廣泛使用,器官移植、導管技術的深入發(fā)展和其他介入治療手術,尤其是艾滋病的出現(xiàn),條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系統(tǒng)性真菌疾病增加,新病原菌不斷出現(xiàn),嚴重的疾病。主要包括念珠菌病、曲霉病、隱球菌病、酵母菌病和曼非青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