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管炎屬于血管疾病之一,其發(fā)病因素比較復雜,一旦患上脈管炎的話,就要盡快治療,否則會引起潰爛、出血。在眾多方法中,中醫(yī)治療脈管炎的方法效果好,而且副作用少,那么,中藥治脈管炎效果好嗎?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吧。
1、脈絡熱毒型脈管炎:
脈管炎治宜清熱解毒,化瘀通絡,方用四妙勇安湯加減。
紫花地丁20克,蒲公英15克,連翹15克,牛膝15克,丹參30克,赤芍15克。痛劇者,加制乳香、沒藥各10克,川楝子15克,元胡15克:濕性壞疽,加黃柏10克,蒼術20克,赤小豆30克;口干、便秘者,加生大黃10克。
2、脈絡瘀型脈管炎:
脈管炎治宜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
當歸20克,川芍15克,赤芍15克,丹參30克,地龍15克,元胡20克,川楝子20克,黃芪40克。痛劇者,加土鱉蟲10克,蜈蚣2條,全蝎10克;惡寒重者,加桂枝10克;發(fā)于上肢者,加桑枝10克,片姜黃10克;發(fā)于下肢者,加牛膝15克。
3、脈絡瘀熱型脈管炎:
脈管炎治宜養(yǎng)陰清熱,活血通絡,方用顧步湯加減。
黃芪20克,石斛15克,當歸20克,牛膝15克,紫花地丁15克,黨參15克,甘草10克,金銀花30克,蒲公英15克。痛重者,加地龍15克,土鱉蟲10克,蜈蚣2條,全蝎10克;熱甚者,加知母10克,黃柏10克;伴水腫者,加赤小豆30克,澤瀉40克。
4、氣血兩虛型脈管炎:
脈管炎治宜益氣補血,相營通脈。方用十全大補湯加減。
黃花40克,黨參15克,茯苓20克,白術15克,甘草10克,當歸20克,川芍10克,白芍15克,熟地10克,丹參30克,生姜10克,大棗10枚。余毒末清,加金銀花30克,赤小豆30克;血虛有寒者,加肉桂10克:陰虛伴五心煩熱者,加玄參20克,麥冬15克,石斛15克。
溫馨提示:上面是關于“中醫(yī)治療脈管炎的方法都有哪些”的內容,治療脈管炎的方法比較多,但是患者們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對癥治療,合理服用藥物,中醫(yī)療法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常與以下疾病混淆:1、動脈硬化閉塞癥:它可從兩個方面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鑒別,從發(fā)病年齡來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發(fā)病年齡多是20~40歲的青壯年男性,而動脈硬化閉塞癥沒有明顯性別和年齡差異,50歲以上的男女都有可能患病。同時,動脈硬化閉塞癥病人往往有高血壓病和高血脂病的病史,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一般沒有。從累及動脈看,動脈硬化閉塞癥累及的一般是中小動脈,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累及的常是小動脈。2、糖尿病足:從臨床情況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人的血糖、血脂、血壓一般比較正常,因為是青壯年,而糖尿病足患者因為有糖尿病,年齡又常在50歲以上,這些病人常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問題。糖尿病足常累及中小動脈,甚至中動脈、大動脈。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在臨床上并不少見這個病是一種疑難病很多患者得這個病特別痛苦因為它會引起嚴重的肢端壞死、甚至截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病因至今不是特別清楚,它是一種血管全層非化膿性的炎癥,這種炎癥引起血栓的形成血管的閉塞再引起肢端的缺血甚至肢端的壞死。這種病在亞洲要多見在歐美要相對少見一些,更多見一些青中年的男性患者,女性少見。這種血管全層的非化膿性炎癥,主要破壞的是中小動靜脈以動脈為主可以伴有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一種免疫疾病和微小血管炎癥。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可伴有神經、肌肉、骨骼和其他組織的缺血性病變。如果并發(fā)局部感染,可能會出現全身毒性血液癥狀,如發(fā)熱、畏寒和煩躁。肢體組織缺血更為嚴重,導致潰瘍或壞疽,大多為干壞疽,如果發(fā)生繼發(fā)性感染,則為濕壞疽。由進入血液循環(huán)的細菌產生的毒素或其他毒素引起的全身中毒癥狀稱為毒血癥。他們大多數是吸煙者,這種疾病很容易由寒冷和潮濕引起。容易引起局部潰瘍和壞死,所以診斷是必須及時治療。吸煙者必須戒煙,多吃綠葉蔬菜,避免辛辣食物。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在臨床上并不少見這個病是一種疑難病很多患者得這個病特別痛苦因為它會引起嚴重的肢端壞死、甚至截肢。下肢通過靜脈的彩超等情況來了解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癥狀,再給予及時的解決問題,防止更嚴重的事情發(fā)生。疼痛嚴重者可以應用止痛藥,反之應該進行適度鍛煉以促進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非手術治療除了選用血小板聚集以及擴張血管藥物、高壓艙治療外,可根據中醫(yī)辯證的理論原則給予治療。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對患者的健康危害很大,在血管炎晚期,潰瘍或壞死是由于嚴重的血液循環(huán)紊亂引起的,其中大部分局限于腳趾或腳,很少向上蔓延到腳踝或腿。壞疽性腳趾脫落,常常留下無法愈合的潰瘍。全身常伴有發(fā)熱、口干、食欲不振、失眠、便秘、尿黃、紅等癥狀。在這個階段,壞死的四肢無法存活,只有截肢。導致局部發(fā)涼,疼痛,甚至缺血壞死,壞疽等不同的臨床癥狀,建議還是及時的就診,做個下肢血管造影等相關檢查,明確后及時規(guī)范的治療才是關鍵,可以考慮手術,支架,甚至截肢等手段。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早期癥狀表現為患肢出現麻木,發(fā)涼,怕冷,間歇性破行,休息后癥狀可以緩解,足背動脈搏動減弱。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主要癥狀為患肢怕冷、皮膚溫度降低,患肢疼痛早期起因于血管壁炎性刺激神經引起的疼痛,隨著病程發(fā)展造成動脈阻塞引起缺血性疼痛,皮膚顏色蒼白或發(fā)紫,患者皮膚感覺異常,嚴重缺血者患肢足部出現潰瘍和壞死,患肢的遠端動脈搏動消失。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最早期的時候往往沒有明顯的癥狀,偶有足和足趾的麻木、冰冷以及感覺異常等,當病情進一步進展到早期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出現的是雙下肢間歇性跛行的癥狀,即患者行走一段距離后,往往是800-1000m,出現小腿肌肉的酸脹、疼痛,休息2-3分鐘后可以明顯緩解,此時已經提示了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已經造成了局部管腔的狹窄,因此對于出現間歇性跛行的患者要及早就醫(yī),給予藥物治療或者手術,以及介入的治療。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簡稱脈管炎。是指周圍脈管的一種慢性持續(xù)性、進行性的血管炎癥病變,導致血栓形成使血管腔閉塞。在我國北方各省多見,多發(fā)于男性青壯年,同時局部會出現缺血、缺氧,就會導致局部出現麻木、紅腫、疼痛、潰爛的癥狀,病變主要累及四肢遠端的中、小動脈,伴行靜脈和淺表靜脈也常累及,以下肢為主,間歇性跛行是最有特征性的改變,當患者行走1-2里路程后,小腿出現脹痛或抽痛,如繼續(xù)行走,則疼痛加重,最后被迫止步。休息后,疼痛立即緩解,再行走后疼痛癥狀又出現。
血管炎是動脈的炎癥。動脈炎的原因很多。例如長期感冒、動脈營養(yǎng)不良等。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服用止痛藥和血管擴張劑。必要時也應使用免疫調節(jié)劑。根據這種情況,我們還需要到相關醫(yī)院做一次認真的檢查,拿到化驗報告,找負責的醫(yī)生仔細分析,以便更準確地確定病情,然后進行隨訪治療,具體按照負責醫(yī)生的建議,并積極在醫(yī)院治療。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養(yǎng),保證經常的工作和休息,睡眠時多喝水,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避免辛辣和其他刺激性食物。不要吸煙或喝酒。
血管炎的主要原因是炎癥刺激、身體抵抗力差以及血液循環(huán)不良引起的長期站立或蹲坐。早期癥狀是明顯的麻木,疼痛,甚至腫脹和發(fā)燒,在兩個下肢。雙下肢血管的超聲檢查顯示斑塊形成或血流緩慢。另一方面,血管炎與凝血功能障礙密切相關。血管炎會導致身體發(fā)冷,影響血液循環(huán),容易導致缺水和皮膚干燥。這些是血管炎的常見癥狀。血管炎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由于病情不同,患者會出現疼痛現象。這些表現需要在醫(yī)院檢查才能理解。是否有血管炎發(fā)作。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早期的癥狀就是缺血,出現在四肢、上肢與下肢表現癥狀不同。上肢因為肌群較少,負重比較小,常常癥狀偏輕,而下肢癥狀偏重。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因血管血栓引起肢體供血下降。當血液無法達到末梢,會發(fā)生下肢蒼白、發(fā)涼,尤其特別是營養(yǎng)物質無法代謝。局部營養(yǎng)下降時會發(fā)生神經感覺異常,如麻木、感覺遲鈍,有時會發(fā)生游走性淺靜脈炎,逐步發(fā)展會出現肢體發(fā)紺、走路困難,乃至出現靜息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