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性黃疸在新生兒是一個很為普遍的現(xiàn)象,新生兒溶血性黃疸出現(xiàn)的部位是有序的,先從臉開始,逐漸累及脖子、身體、四肢、手心、腳心,因此,根據(jù)黃疸到達的部位,我們通過肉眼初步判斷黃疸的程度,如果黃疸程度嚴重,就需要及時就醫(yī),那么輕度溶血性黃疸的診斷方法是什么呢?
首先確定是否有黃疸,皮膚黏膜發(fā)黃不一定有黃疸,可能為攝入大量胡蘿卜素的食物或某種藥物所致。皮膚黏膜不黃,不一定沒有黃疸(隱形黃疸),此時血清總膽紅素>17.1μmol/L,但L,肉眼不易察覺,也稱亞臨床黃疸。黃疸的有無決定于血清總膽紅素的量,凡血清膽紅素>17.1μmol/L,均認為有黃疸。
有以下臨床特點可考慮溶血性黃疸:
(1)可有與溶血相關(guān)的病史,如輸血、應(yīng)用特殊藥物、感染、蛇類咬傷、放射線照射、脾功能亢進及溶血家族史等相關(guān)病史。
(2)有以上臨床表現(xiàn)。
(3)有骨髓增生活躍表現(xiàn),如周圍血出現(xiàn)網(wǎng)織紅細胞增多、出現(xiàn)有核紅細胞、骨髓紅細胞系增生活躍。
(4)血清總膽紅素增高,除溶血危象外,血清膽紅素一般不超過85.5μmo|/L(5mg/dl),其中以未結(jié)合膽紅素升高為主,占百分之80以上。
(5)尿中尿膽原增加而無膽紅素,急性發(fā)作時可有血紅蛋白尿,呈醬油色。慢性溶血者尿內(nèi)含鐵血黃素增加。
(6)其他檢查: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時紅細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貧血時脆性降低,自身免疫性溶血時Coombs試驗陽性。
其次,明確何種類型的黃疸,黃疸的分類有溶血性、肝細胞性、膽汁淤積性、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者有貧血、網(wǎng)織紅細胞增多、以非結(jié)合膽紅素增高為主,尿膽原(+)、尿膽紅素(-)、骨髓中紅系增生明顯等表現(xiàn),據(jù)此做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