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俗稱上消化道出血,百分之四十以上是由胃、十二指腸潰瘍導致,工作過度勞累、日常飲食不規(guī)律、情緒異常緊張等有消化道病史的人群容易發(fā)病,接下來為大家詳述胃出血的三種治療方法。
①血管加壓素或者生長抑素:這兩類藥物可以起到減少血管上游血量,從而減少下游出血的作用。最常用的藥物是垂體后葉素、生長抑素代表藥物是善寧、施他寧。對于老年人來說,垂體后葉素有誘發(fā)心絞痛以及腦供血不足的不良反應,因此對于有冠心病或腦供血不足的患者需要與硝酸甘油合用。生長抑素價格較昂貴,但止血療效好并且沒有垂體后葉素的不良反應。
②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胃出血時,胃酸存在會影響血液凝固止血。因此,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就是促進病灶凝血。常用有組胺-H2受體拮抗藥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質子泵抑制藥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倍拉唑、埃索美拉唑,可靜脈推注或者靜脈滴注。通常消化性潰瘍、急性胃黏膜損害、食管裂孔疝、食管炎等引起的出血藥物止血效果較好。
③其他藥物:根據凝血功能可選擇促進凝血的立止血、氨甲苯酸止血芳酸、維生素K1、凝血酶原復合物,以及具有局部促凝或者收縮血管的凝血酶粉、1∶10000冰鹽水去甲腎上腺素等。
對于胃出血來說,希望大家能夠重視起來。尤其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大家更要做好日常飲食,防止自己的胃部出現(xiàn)疾病。當大家發(fā)現(xiàn)自己出現(xiàn)了胃出血這種癥狀的時候,一定要到專業(yè)的醫(yī)院進行治療。
過度勞累一般不會導致胃出血。雖然現(xiàn)在臨床上胃出血是非常多見的問題,但并沒有發(fā)現(xiàn)因為過度勞累造成,大多數患者都是因為藥物、外力刺激、胃部疾病引發(fā)。藥物因素,有部分的患者是因為長時間服用心血管藥物、消炎藥物等,從而導致胃出血問題。外力刺激,當胃部器官在受到外界過度的暴力打擊或者是劇烈運動刺激之后,就會造成胃部血管不斷的出血,從而誘發(fā)胃出血問題。常年胃病造成的這個因素在老年人當中較多見,尤其是出現(xiàn)急性胃黏膜發(fā)燒之后,治療不及時就會造成胃出血。
要是大量出血,可能會出現(xiàn)血壓下降,需要及時做出相對的治療。飲酒過量會導致急性的胃粘膜病變引起出血。如果有胃潰瘍的病史,飲酒就會刺激潰瘍表面出血。發(fā)生時需要暫時不要飲水,從而減緩胃部出血的情況,需要靜脈給予保護胃粘膜、出血止血的藥物。要是出血過于嚴重的話,那就得需要手術來進行治療。
要避免出現(xiàn)胃出血,一定要注意很多事項。要時刻保持警惕,慢性肝病患者應了解和掌握自身肝病的現(xiàn)狀,如是否有肝硬化或食道靜脈曲張。平時還要避免誘發(fā)胃腸道出血的因素。對于有癌癥家族史的患者,要多觀察自身癥狀,必要時做胃鏡檢查。要合理休息,不要太累,做到力所能及,勞逸結合,提倡跑步、氣功訓練、太極拳等相對動作緩慢的運動,不宜進行快跑、快走等劇烈運動。要吃合理的飲食,要注意多吃軟的食物,吃的時候,最好細嚼慢咽,這樣容易消化。
輕微胃出血有可能是因為胃潰瘍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是十二指腸潰瘍或者是胃部癌癥導致的,還有較大幾率是食管靜脈曲張破裂或者是胃底靜脈曲張破裂造成的。由于個人體質不同,引起輕微胃出血的原因也不同,建議到當地正規(guī)醫(yī)院做胃鏡、大便常規(guī)以及血常規(guī)等檢查,明確病因,并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對癥治療。治療期間注意清淡飲食,避免吃辛辣食物。
輕微胃出血不需要住院治療。輕微的胃出血可以在家進行保守治療。發(fā)生胃出血期間要避免大量的飲食,要給予患者少量的流食,減少食物對胃黏膜的刺激。同時,要給予患者抑制胃酸、保護胃黏膜的治療,同時可以給予止血的藥物治療,大部分患者經過積極治療能夠好轉。但是在胃出血的治療期間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防止有輕微胃出血變成嚴重的胃出血。如果患者同時在口服抗血小板的藥物,要囑患者立即停藥,監(jiān)測患者的血常規(guī)。同時觀察大便的顏色和量,以判斷患者胃出血的嚴重程度,胃出血加重的患者一定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輕微胃出血的患者不能吃辣。胃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消化性潰瘍,比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如果潰瘍已經侵蝕到局部的毛細血管,會引起出血樣的表現(xiàn)。輕微胃出血的患者,應避免服用對胃黏膜造成傷害的藥物,同時也不能夠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刺激性食物會對胃腸道的黏膜造成損傷,會加重胃酸的分泌,不但會導致胃出血復發(fā),還會加重胃出血的癥狀,所以患者不能夠吃辣的食物。同時,還需要清淡飲食,可以吃容易消化、吸收、養(yǎng)胃的食物。應該注意飲食的調理,還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必要時,應用藥物,有利于胃出血的恢復。
多發(fā)性胃潰瘍和胃出血可能由藥物、飲食等非疾病因素或幽門螺桿菌感染、消化道腫瘤等疾病因素引起。藥物如阿司匹林和吲哚美辛、酗酒、辛辣食物等會損傷胃黏膜。幽門螺桿菌感染破壞胃黏膜屏障,增加患胃潰瘍風險,甚至導致胃出血。十二指腸-胃反流病和消化道腫瘤也可能引發(fā)胃潰瘍和出血。除常見原因外,其他疾病如肝硬化、血友病也可導致該癥狀。建議及時就診,進行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并遵醫(yī)囑治療。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避免暴飲暴食,有助減輕癥狀。
大便出血不一定是胃出血,可能是由消化道疾病、肛門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等引起。消化道疾病如胃潰瘍、胃癌可導致大便帶血,需進行胃腸鏡檢查;肛門疾病如痔瘡、肛裂也會引起這種情況,需使用痔瘡膏或痔瘡栓進行治療;血液系統(tǒng)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可能導致大便帶血,需進行相關檢查。直腸息肉、結腸息肉等疾病也可能引起大便出血,建議患者及時就醫(yī)接受診斷和治療。
附子在治療亡陽虛脫、肢冷脈微、心陽不足、胸痹心痛、虛寒吐瀉、脘腹冷痛等病癥時有療效,但服用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過量或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胃灼熱。然而,胃灼熱并不會引起胃出血,更不會造成胃黏膜損傷,需要患者注意遵醫(yī)囑,避免盲目用藥,出現(xiàn)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yī)。
胃潰瘍和胃出血的治療方式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休息以保證足夠睡眠時間。藥物治療方面,醫(yī)生可能會開具抗感染藥物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或者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鈉。當病情無法緩解,且嚴重時,手術治療如內鏡下止血術、開腹手術可能是必要的。定期復查、關注身體狀況變化也很重要,若出現(xiàn)其他不適癥狀要及時就醫(yī)。